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快樂恆久遠,一笑保健康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句諺語曾說:「微笑不僅是快樂的引航者,它更是我們去對抗壓力和衝突的良藥。」顯示微笑除了利於一般大眾的社交互動外,也有助於我們擁有正向的情懷去面對壓力,然而這看似簡單且輕鬆的舉動,卻往往使我們輕易地忽略。在近期的心理學期刊(Psychologial Science)中,塔拉.克拉福特(Tara Kraft)和莎菈.普瑞森曼(Sarah Pressman)兩位學者,試圖探索不同的微笑方式所帶給我們的益處,以及微笑究竟能否幫助個體去克服突如其來的壓力。

  微笑分為兩種,一種是「一般的微笑」,主要是運用顴骨(zygomaticus;位於嘴巴周圍)來帶動;有別於一般的微笑的則是「杜鄉的微笑,(Duchenne smiles)」,除了顴骨外,也連帶使用輪市肌(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;位於眼部周圍),來一同帶動。早期的研究發現,正向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調適壓力,而微笑更能助於正向情緒的提升。西元2012年,KraftPressman是首次針對不同形式的微笑做實驗,並且進一步地去分析些笑容在面對壓力上的效果是如何。

  研究者從美國中西大學(Midwestern University)找了共170位實驗參與者,進行兩階段的實驗歷程(第一階段: 訓練;第二階段: 測試),在兩階段的實驗歷程後,會幫實驗參與者測量心跳速率及讓他們填寫量表,以分析不同微笑在改變壓力的情境下,復原效果為何。

  首先參與者會先被分成中性表情組、一般微笑組、杜鄉的微笑組,每一個組別都會被要求將筷子咬在嘴裡,此時研究者會給予參與者一張照片,讓他們試著去模仿照片中的臉部表情。如下圖:

  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咬筷子的目的,是為了讓他們沒有覺察到自己在做甚麼的表情,不然很可能會有受試者期望效應,而影響實驗的結果。

  在測試的階段,受試者被求從事一些多工的任務,例如: 要求參與者用非慣用手去追蹤鏡像中的星星圖形等等,隨後研究這群參與者做心跳速率以及自陳性量表的測量。

  結果發現,在參與高壓任務後,面帶笑容的人心跳速率下降得更快。其中杜鄉的微笑(Duchenne smiles)更能讓受試者在壓力事件後的心跳速率恢復情形,明顯比其他微笑的組別要好。這項研究更指出,當我們面臨短暫的壓力或挑戰時,無論當下是否真的覺得開心,微笑這個舉動,能夠幫助我們生理上的恢復情形變得較好。

  綜合以上的研究,微笑不僅能表示我們當下喜悅的心情,也可以幫助我們有更良好的狀態去面對壓力和挫折。微笑,也可以是一種習慣,在生活中我們不妨嘗試著對他人微笑,除了能夠傳遞自己的正向能量,亦可讓人際相處的氛圍增添一些溫暖。你今天微笑了嗎?給自己一個微笑吧。


文/ 李衍逵



資料來源:
1.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. (2012, July 30). Grin and bear it: Smiling facilitates stress recovery. ScienceDaily. Retrieved February 9, 2017 from 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2/07/120730150113.htm
圖片來源:

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正向人生目標帶你遠離「無聲殺手」!

       
    保健食品的廣告和電視購物中的台詞:「 一天一錠 增強你的……!」
以及在報紙頭條上看到「無聲殺手」──心血管疾病正佔據全台灣死因排名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時,是否喚起你對自身健康的重視?
 
        當你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,去尋求維持健康的方法,發現可以藉由注重飲食、維持運動、保持情緒穩定,以及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等許多方法來達成。此外,除了以上比較常見到的方案,現在還有一種較少人知道的可能方法,就是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。

        給予渴望健康人生的你一個新方法──對未來懷有期待,重新定義你的人生目標吧!蘇迪‧柯恩(Randy Cohen)、艾倫‧羅琛斯基(Alan Rozanski)和紐約西奈山聖路加羅斯福醫院(Mt.Sinai St.Luke's Roosevelt Hospital)的合作夥伴將告訴你原因。

        研究員們搜尋有關「人生目的」、「死亡」,以及「心血管疾病」的十篇研究,再將這些研究進行分析。這十篇研究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,參與者超過136000位。其中美國的研究主要請參與者自身評估「對於人生是否感到有目標、有意義?或者幫助過他人?」的概念。而日本的研究則評估「Ikigai」,「Ikigai」是日文中「生活目標」的意思。研究參與者們平均67歲,研究約莫追蹤七年,研究中約4000人在追蹤中罹患心血管的相關疾病。

 研究結果顯示:
  1. 擁有人生目標的人,在追蹤期中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人數較少。
    (但是目前無法推論是因為擁有人生目標,所以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。)
  2. 發現「負面社會心理因素」(例如:焦慮和緊張)和「不良健康結果」(例如:心臟病、中風和死亡)之間的關係。
  3. 「正向社會心理因素」(例如:同理心和責任感)可以提升生理功能和延長壽命。

         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「積極的人生目標」,可能是一個影響身體健康的因子,像是它和較低機率發生心臟病、中風和死亡之間的關係,所以我們不妨來為自己設立一個「積極的人生目標」,因為這很有可能降低我們成為「無聲殺手」的下一個目標。

文/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二 賴穎萱

參考資料:
  1.Wolters Kluwer Health: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. (2015, December 3). Sense of purpose in life linked to lower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. ScienceDaily. Retrieved February 9, 2017 from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5/12/151203112844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