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

【科學新知】幫助他人─讓我們更快樂的方法!



    想要變得更快樂嗎?有科學研究發現能讓我們長期快樂的方法!快樂的定點理論指出,我們的主觀幸福感取決於遺傳以及人格特質,因此主觀幸福感在我們的生活中,始終維持在相當穩定的狀態。然而,我們的快樂程度卻會因為生活中的事件而有短暫的改變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當我們習慣這些事件之後,又將回到原本的狀態。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,即使生活中發生像是工作上升遷、金錢以及結婚之類的好事情,最後我們都將會習慣。另一方面,其他研究指出少數事件,例如孩子的意外死亡以及反復的失業,會減少我們長期快樂的能力。令人興奮的是最近有些研究指出,我們可以藉由幫助他人、使我們的快樂程度長期的升高!
  根據德國一項縱貫研究(SOEP)指出,持續的從事利他行為,與長期生活滿意度的增加有強烈關聯,這是目前世界上關於快樂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資料。也就是說,我們若將焦點放在富有同情心的利他行為,像是幫助其他人,最終我們將變得更快樂!而根據其他的研究,利他行為甚至能在短期以及當下就增加我們的快樂程度。心理學家Sonja Lyubomirsky的一項研究,他要求半數的學生一週內自行選擇做五件善行、並持續六週,另一半學生則否。結果顯示做善行的學生相較於另一半學生,快樂程度明顯的增加。
  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:助人行為能提升我們的自尊,以及使我們感覺到生活的意義,而當我們感覺到生活中充滿了意義,我們將變得更快樂。此外更重要的是,在自願情況下幫助他人才能增加我們的幸福感,如果是出於其它原因幫助他人,則無法增加我們的幸福感。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願意主動的幫助他人呢?原來是因為幫助他人能讓我們產生「好的感覺」。
  一項研究指出,給予男大學生餅乾可以短暫的改善他們的心情,而且隨後發現他們比控制組更傾向於去幫助執行一個假的實驗。在另一項研究中,受試者發現在公共電話中有剩餘的錢,因而短暫提升他們的情緒,隨後發現實驗組遠較控制組更傾向於幫助陌生人撿起落下的報紙。其他研究也指出,當我們的心情越低落,則越不傾向幫助他人,因為這時的我們也需要給予自己支持,怎麼還會有心力將焦點放在他人呢?但事實上這種狹隘的想法,將會使我們的態度及情緒更加沮喪。
    就如同運動可以在疲憊時使我們充滿活力,幫助他人也能
在我們感到挫折時,使我們充滿熱忱、受到鼓勵。古人曾說「當我們照亮他人時,我們也照亮了自己」,因此,從現在起,我們不僅能享受當下的快樂,我們也可以增加未來生活中快樂的頻率以及強度!還在等什麼呢?一起來幫助別人吧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