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

出一張嘴,也能帶給他人能量

文: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蔡宜廷(黑面)

你的聲音充滿磁性嗎?說話吸引人不能光靠聲音頻率,說話的內容也是一大關鍵!是否有過類似經驗,當與某些人討論事情時,你會越談越起勁,充滿活力地想實踐一些點子、改變一些事情、挑戰一些任務,總覺得能量源源不絕從交談過程產生;而和另外一類人溝通的過程,則會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壓抑,對方根本不在乎你說了些什麼,讓你很受挫,想趕緊結束談話,離開這個讓人耗竭的情境?

  究竟,溝通過程中是什麼因素導致我們活力充沛,亦或能量耗竭呢?有篇組織社會網絡的相關研究發現,能量可以在溝通過程中產生,而影響能量變化有五大關鍵:

一、產生一個動人的願景
    談話的過程,人們很容易被一個動人的願景給吸引,關於未來的可能性容易激勵人心,讓人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力!說話充滿活力的人,他們會去尋找生活中的機會;而話語讓人耗竭的人,則是花時間關注在任何可能導致失敗的阻礙中。但研究也發現,不切實際的願景會摧毀一個人的熱情。
  有一位主管談到他們組織中的兩位同仁,栩栩如生地描繪上述兩種情況:「我們有一位同仁總是關注在我們可能會失敗的問題,這不單是他當下的反對意見讓你難受,而是他那根深蒂固的個人特質所致。相反的,另外一位同仁在不同的情況總能看見希望與機會,這激勵了大家想一同貢獻己力的心!

二、讓他人參與溝通
  與他人溝通的過程,要懂得掌握停頓時機,讓對方一同參與討論,對方才會感受到被重視。有時候,越專業的人士越會出現這類型失誤,他們會在溝通過程源源不絕闡述自己的想法,不會留空白讓他人參與討論,也不尊重不同的觀點。
  一位研發人員曾這麼描述他的主管:「我根本沒有辦法插話,她就呈現一副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,而我們其他人就好像只是團隊中的生產線,接受指令等著看結果。幾次我有難得的機會提出想法,她也只會輕描淡寫帶過我的意見,給我一種表情,就像在說『恩,很好的嘗試,只不過……』,接著繼續堅持他自己的觀點。在那次會議後,我再也沒有發表任何想法,剩下來的日子也沒什麼動力再為了團隊付出了。」

三、投入與對方溝通
  研究也發現當溝通的過程,如果對方很投入在對話當中,我們會覺得那是一次愉快的討論。那怎麼樣稱作投入呢?簡單說就是專注在溝通的當下,透過你的肢體語言、眼神、微笑等訊息,都能對方感受到你的心在何方。
  某位高階主管如此描述他得力的夥伴:「他與人互動的過程總是活力充沛,並且投入在與你的對話中。神奇的是,那過程就像被他施了簡單的魔法,讓你感到被充電。他會全心全意地傾聽你,並給予你談話的內容回應,很少人能做到這點,一般人只會裝做在聽,或者試圖在對話中,找到可以支持自己立場的觀點」。

四、彈性與開放
  說話動聽的人,他們在談話的過程是開放並且充滿彈性的,可以接受非預期的點子或想法。相較之下,消耗他人能量者常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,試圖倡導或強加他們的想法給其他人。
  舉例來說,一位軟體研發人員告訴我們他與經理的互動模式:「他總是衝過來告訴我們該怎麼做,使我們必須像發瘋般地做事。他完全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我們試圖和他溝通的想法,甚至根本不在乎我們做過哪些事」。  

五、真誠並言行合一
  人們通常會被言談中存在的希望感所打動,但當願景與希望並無法履行時,將會期待幻滅。在互動中會帶給他人能量的人,他們有兩個特點會吸引他人,其一是真誠願意坦白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,其二便是讓自己的言行一致。
  某軟體開發人員描述他和同事的互動:「我和他第一次共同討論一個計畫時,感到非常興奮,甚至是連回到家都雀躍不已。我那個週末簡直是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在規劃我們討論的內容。但不久後我發現他根本沒在處理先前答應的事,最後我也停止了那個計畫。現在當其他人被他的言語所激勵的時候,我可以知道那又代表著什麼。」

  透過這幾點溝通特性,可以幫助自己審視與他人溝通的過程。知名主持人兼作家蔡康永曾說:「不管是藝人或一般民眾,常會攜帶鏡子整理自己的儀容,即便沒有帶鏡子的習慣,也會當鏡子出現的時候看一下、注意一下。那,為什麼我們在說話這件事情上,顯少檢視自己、提醒自己呢?」


參考文獻:

Baker, W., Cross, R., & Wooten, M. (2003).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network analysis and energizing relationships.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: Foundations of a new discipline, 328-342.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